點擊登錄查看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利用項目建設標準按照國家文物局關于加強文物保護的相關要求進行建設,以文物安全為底線,滿足業務管理需求、觀眾需求、提高服務質量為導向,充分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綜合應用新型技術,完成對點擊登錄查看館藏文物進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清晰的采集、加工、存儲、管理及展示利用;構建藏品綜合管理系統,以滿足藏品管理、保護、科研、展覽、宣傳教育等業務的管理需要。
二、相關標準: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24 年修正本)
2、《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2003 年)
3、《湖南省文物保護條例》(2005 年)
4、《國有文物資源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資〔2021〕84 號)
5、《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2017 年修正本)
6、《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2009 年)
7、《文物保護行業標準管理辦法》(2004)
8、《博物館條例》(2015 年)
9、《博物館管理辦法》(2005 年)
10、《文物保護行業標準管理辦法》(2004)
11、《文物藏品定級標準》(2001 年)
12、《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 (1986 年)
13、2023 年 7 月 26 日《湖南省文物局關于《點擊登錄查看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利用方案》的復函》(湘文物博〔2023〕108號)
14、****《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文物政發〔2018〕19 號)
15、2021 年 4 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
16、2021 年 04 月 29 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通知(文旅政法發〔2021〕40 號)
17、2021 年 11 月 08 日 《“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 (國辦發〔2021〕43 號)
18、2021 年 08 月 26 日 《湖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湘文旅政法〔2021〕109 號)
19、2022 年 05 月 19 日《湖南省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湘文旅文物〔2022〕51 號)
20、2024 年 01 月 05 日《“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 年)》
21、WWT 0115-2023《可移動文物三維數字化采集與加工》
22、GBT 12979-2008《近景攝影測量規范》
23、GB/T16571-2012《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安全防范系統要求》
24、GB/T11457-2006《信息技術軟件工程術語》
25、GB/T8566-2007《信息技術軟件生存周期過程》
26、GB/T15532-2008《計算機軟件測試規范》
27、WW/T 0017—2013《館藏文物登錄規范》
28、WW/T 0020-2008《文物藏品檔案規范》
29、WW/T 0092-2018《博物館運行評估指標》
30、WW/T 0018-2008《館藏文物出入庫規范》
31、WW/T 0019-2008《館藏文物展覽點交規范》
32、文物博發[2001]81 號《博物館藏品信息指標體系規范(試行)》
33、《博物館藏品信息指標著錄規范》
34、《博物館藏品二維影像技術規范(試行)》
35、《博物館藏品聲像信息指標規范》
三、技術規格:(一)項目服務清單
| 序號 | 科目 | 數量 | 單位 | |
| 一、館藏文物數字化采集與加工 | ||||
| 1 | 標準規范體系建設 | 簡牘術語及元數據規范 | 1 | 套 |
| 2 | 文物數字化整理 | 文物指標信息整理與完善 | 1 | 項 |
| 3 | 紅外照片整理 | 1 | 項 | |
| 4 | 一普數據整理 | 1 | 項 | |
| 5 | 簡牘研究成果歸集 | 1 | 項 | |
| 6 | 文物數字化采集加工 | 膠片數字化掃描加工 | 15000 | 張 |
| 7 | 紅外線圖像數字化采集加工 | 6000 | 件 | |
| 8 | 文物高清圖像采集加工 | 3000 | 件 | |
| 9 | 文物三維數據采集加工 | 50 | 件 | |
| 10 | 數字化成果圖錄 | 500 | 冊 | |
| 11 | 數字化成果庫 | 互動展示資源庫 | 1 | 套 |
| 12 | 簡牘研究知識庫 | 1 | 套 | |
| 13 | 數字化成果工作站 | 展示工作站 | 7.29 | 平方米 |
| 14 | 視頻處理器 | 1 | 臺 | |
| 15 | 庫房數據管理工作站 | 2 | 臺 | |
| 16 | 圖形計算工作站 | 1 | 臺 | |
| 17 | 存儲工作站 | 1 | 臺 | |
| 18 | 數據處理工作站 | 1 | 臺 | |
| 19 | 智能庫房專用終端 | 5 | 套 | |
| 20 | RFID標簽 | 6500 | 個 | |
| 21 | RFID發卡專用設備 | 2 | 臺 | |
| 22 | 操作系統 | 2 | 套 | |
| 23 | 數據庫軟件 | 1 | 套 | |
| 24 | 中間件軟件 | 1 | 套 | |
| 25 | 網線 | 300 | 米 | |
| 26 | 網絡路由 | 1 | 套 | |
| 27 | 排插 | 3 | 套 | |
| 28 | 電源線 | 300 | 米 | |
| 29 | 耗材 | 1 | 項 | |
| 二、數字化保護應用系統建設 | ||||
| 1 | 數字化保護應用系統 | 1 | 套 | |
(二)技術要求
1、館藏文物數字化采集與加工
1.1標準規范體系建設
依據博物館信息化相關標準規范,結合文物傳統分類方法和博物館數字化保護建設的實際需求,在根據國家現有的館藏文物登錄規范的基礎上,編制適用于點擊登錄查看的《簡牘術語及元數據規范》,推進館藏文物保護建設和管理的規范化,實現我館內部規范的統一。
1.2文物數字化整理
1.2.1文物指標信息整理與完善:簡牘文物數據63351條,數字影像資料62597條,共約629GB數據。文物指標信息按照《簡牘術語及元數據規范》的要求進行整理與歸集進入藏品綜合管理系統。
紅外照片整理:4000件簡牘文物紅外照片。
1.2.2一普數據整理:文物照片76262張、約203GB數據。
1.2.3簡牘研究數據歸集:30余冊簡牘研究書籍(約12000頁),1批(約50項)學術研究、學術交流、學術期刊、文物保護等相關的學術活動歷史信息、成果、資源整理。
1.2.4數字化歸集要求:數字化歸集對象包括紅外照片、一普數據及照片、簡牘研究數據,歸集要求如下:
1)目錄建庫:規范歸集對象的目錄內容,確定目錄的著錄項目、字段長度和內容要求,然后建立目錄庫。
2)質量檢查:采用人工校對的方式,對需要歸集的數據進行質量檢查,檢查著錄項目是否完整、著錄內容是否規范、準確,對不符合要求的數據進行修改。
3)數據匯總:歸集對象的目錄數據與歸集數據內容,經過質檢合格后,應及時導入至簡牘研究知識庫進行匯總入庫。
4)數據關聯:每一份歸集文件的名稱、頁數與目錄數據中的檔案號、頁數應一致,歸集文件的名稱與目錄數據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聯關系,實現目錄數據與歸集數據的掛接,掛接數據的關聯應在簡牘研究知識庫中實現。
5)數據驗收:以抽檢的方式檢查目錄數據、圖像數據、資料數據的質量。
1.3文物數字化采集加工
1.3.1膠片數字化掃描加工
對館內15000張膠片進行數字化采集,通過專用的設備、軟件進行膠片數字化掃描和處理,并將處理完的數字化資源通過系統進行管理與利用。由于大部分館藏膠片年代久遠,有出現霉變、變形等損害影像質量的問題,難以按照成圖的要求進行掃描。依據這一現實情況,掃描影像質量最大限度地保證影像清晰、反差適中、色調良好、框標可見、接近正態分布、相鄰掃描影像色調基本一致,無明顯污點、污物構象,盡量減少冗余數據,確保影像的目視效果。針對反差過大的膠片,掃描時著重保證膠片上重要人、物的影像色調良好。
成果要求:
1、圖像格式
膠片掃描后的圖像文件宜采用TIFF、JPEG、PDF格式存儲,灰度顏色;索引圖像數據采用JPG格式,RGB顏色。
2、分辨率
分辨率的選擇應保證掃描后的圖像清晰、完整、不影響圖像的利用,分辨率應不低于600dpi。
3、掃描有效范圍
在確保掃描影像上能清晰看到膠片的機械框標和光學框標前提下,使掃描范圍最小,盡量減少影像周邊的黑邊。在掃描影像上能清晰地看到框標的最小覆蓋區域。
4、倍率選擇
35mm膠片宜為12倍率,平片或16mm膠片宜為24倍率。
5、數字化圖像處理
由于膠片中存在多枚簡牘文物圖像,需要人工進行處理,包括文物分類、按特定編碼規則進行資源編碼、結構化存儲、登記入庫、圖像切割/美化/加工等。
1.3.2紅外線圖像數字化采集加工
對6000件簡牘文物進行紅外線光譜分析及數字化采集處理,對文物現狀進行調查,記錄文物的形狀大小、病害殘損及保護狀況等信息,采集時同步綁定相應的RFID標簽進行標識。
成果要求:
1、圖像格式
掃描后的圖像文件宜采用TIFF、JPEG格式存儲。圖像文件大小不低于30MB。
2、分辨率
分辨率的選擇應保證掃描后的圖像清晰、完整、不影響圖像的利用。分辨率應不低于600dpi。
1.3.3文物高清圖像采集加工
針對點擊登錄查看3000件簡牘文物進行二維信息采集。要求采用數字照相機拍攝、非接觸式專業數字掃描儀掃描等方式進行采集,運用移軸拍攝模式拍攝文物的局部,拼合成的文物高清圖片需在5000萬像素或以上。
采集成果要求如下:
| 技術要點 | 具體指標 |
| 安全保障 | ●保證文物安全,紋理拍照使用LED冷光源; ●采集過程必須保證肉眼對文物圖像高清度直接可見; ●采集時不與文物直接接觸,保證文物的安全性; ●采集時不可在文物上粘貼任何介質或標志物; ●燈光及設備輻射應嚴格控制在相關標準范圍內; ●在拍攝時應在博物館方有專業資質人員的陪同下進行拍攝采集; ●拍攝人員、采集設備應與藏品保持在安全距離; ●拍攝條件不得低于陳列條件,溫度、濕度、光照、粉塵等條件都在文物保護范圍之內。 |
| 圖像要求 | ●色彩校準:ColorCheckerDigitalSG,并提校準參考; ●原始數據應采用RGB色彩模式,色彩深度24bit; ●每件文物不少于3張高清圖像,同時提供tiff格式和jpg格式; ●采集影像像素≥5000萬; ●采集圖像分辨率:≥1200dpi; ●文件大小:≥20M; ●用無損壓縮格式進行掃描源數據存儲,比如 TIFF 格式;同時采用 JPEG 等有損壓縮格式存儲一份可在網絡頁面上進行快速瀏覽的縮略圖,壓縮質量選擇“中”。 ●同時提供印刷四色模式的PNG或TIFF格式圖片,用于后期印刷使用。 |
| 環境要求 | ●拍攝光源顯色性:CRI≥95; ●光照色溫:5500±500K; ●采集環境須滿足文物拍照安全標準; ●圖像構圖完整,色溫準確顏色無誤差; ●采集對像文物應固定放置,無偏離; ●采集對象主題突出,圖案清晰。 |
1.3.4文物三維數據采集加工
對館藏50件珍貴文物進行三維數據采集,并對文物現狀進行調查,記錄文物的形狀大小、病害殘損及保護狀況等信息。
采集加工要求:
(1)點云采集設備要求:
為保證數據采集盡量完整、準確并符合文物數字化相關規范要求,應采用手持三維激光掃描儀的形式開展文物三維點云數據采集,保障采集成果的準確性。技術要求如下:
掃描精度≤0.03mm;
點云最小分辨率≤0.02mm;
掃描方式:非接觸式掃描;
(2)紋理采集設備要求:
為保證采集的紋理盡可能真實地反映出文物的狀態,對紋理采集設備的要求如下:
有效像素≥5000 萬;
傳感器尺寸:全畫幅;
傳感器類型:CMOS;
采集影像格式:JPG、RAW;能設置影像色彩,模式為Adobe RGB;
鏡頭配件:具有完整的鏡頭組及配件,紋理拍攝時應配備不低于24色的色卡輔助拍攝。
(3)三維數據采集要求:
掃描精度≤0.02mm,點云數據噪點指標≤3%,掃描面對物體外表面的覆蓋率≥98%,紋理貼圖分辨率≥4096*4096。
(4)三維數據成果要求:
為能夠做到存檔級和展示級的應用,數字化加工后的三維模型,需滿足以下指標:
1、存檔級
文件格式:OBJ、FBX等通用格式;
數據完整度≥98%;
尺寸誤差≤0.04mm;
表面起伏變化最小值≥尺寸誤差;
紋理貼圖分辨率≥600dpi;
紋理貼圖色差平均值≤1.0;
紋理貼圖與網格模型映射的位置誤差≤0.03mm;
模型無空洞,無黑洞,主要紋理無拉伸,無拼接縫;紋理清晰,對比度、飽和度適中,無明顯污點和偏色。
網格直接由原始點云構建,保存藏品100%的真實信息,可用于數據儲存備份,可支持3D打印、藏品復仿制、研究等。
2、展示級
文件格式:OBJ、FBX 等通用格式;
數據完整度≥96%;
尺寸誤差≤0.16mm;
表面起伏變化最小值≥尺寸誤差;
紋理貼圖分辨率≥200dpi;
紋理貼圖色差平均值≤3.0;
紋理貼圖與網格模型映射的位置誤差≤0.2mm;
模型無空洞,無黑洞,主要紋理無拉伸,無拼接縫;紋理清晰,對比度、飽和度適中,無明顯污點和偏色。
1.4數字化成果圖錄
針對數字化采集成果建設一套成果圖錄,精選數字化成果中簡牘高清圖片、紅外線圖像、三維模型數據,形成對簡牘的解讀與釋義,再配合創新的二維碼互動方式,通過合理設計、編輯、排版印刷,最大限度的向行業管理機構、文博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公眾宣傳、講解點擊登錄查看的館藏簡牘文物歷史與文化。
成果要求:
出版社要求:國家正式注冊的專業出版社資質,有正規出版社的圖書書號。
圖錄要求:選用的圖片應為印刷四分色模式,要求圖版真實還原實物,印刷品文字、圖像正確,套印準確,網點飽滿。文字、線條光潔,邊緣清晰、完整,墨色均勻,層次豐富,質感強。印張無褶皺、無油膩、無墨皮,正反面無污跡。圖錄開本為大16開,封面采用硬精裝,內頁紙張選取159克重啞粉紙,整體頁數不少于200頁,書籍印刷成品不少于500冊。
數字化展示要求:圖錄二維碼展示頁面能提供文物展示級影像圖片和三維模型、簡牘文物釋義及其數字化內容(如有)。
內容要求:應嚴防未經審查審定和泛化庸俗化的數字化傳播內容。
1.5數字化成果庫
1.5.1互動展示資源庫
以點擊登錄查看采集的三維模型、二維高清圖片等優質文物數字資源以動態的形式呈現,運用三維仿真技術及多點觸摸技術,通過友好簡單的操作界面,實現文物列表信息展示、文物分體展示、數字相冊、音頻介紹、視頻介紹、三維模型互動和自動展示、全屏幕觀看等功能,進一步提升文物的展示傳播以及互動體驗效果,讓公眾更加深入熟悉和掌握文物的全方位信息和所蘊含的文化底蘊以及歷史寓意,達到寓教于樂的功效。
(1)小程序版本
文物列表信息展示:支持根據文物材質、年代、收藏地等分類檢索列表展示檢索文物,列表展示,詳細信息展示。
三維模型交互展示:實現三維文物的“圖”、“文”、“聲”、“像”的數字化展示。支持鼠標點擊、觸摸屏等方式實現720 度旋轉、縮放、移動功能。
圖片展示:支持支持鼠標點擊、觸摸屏等方式拖拽/滑動實現上下左右欣賞文物,支持二維圖片的放大/縮小、翻轉及開啟全屏幕觀看模式。
文字介紹:支持顯示文物名稱、年代、材質、外形描述、出土地等內容。
音頻介紹:支持語音講解。
文物分體展示:針對有數個構件組合的文物,系統支持三維文物分體展示功能。
(2)多點互動觸摸端版本
展示功能:支持自動展示播放、展品圖文展示、視頻播放、全屏海報播放等。
互動功能:支持用戶自由瀏覽、多人同時操作、3D模型互動、點贊、在線瀏覽、縮放等功能。
全局檢索:支持分類查詢和首字母查詢。
(3)后臺管理
資源管理:提供對各類資源的快速編輯、模型調整、燈光設置、標簽管理、標尺配置、音樂與背景編輯等功能。支持資源的創建、編輯、刪除、預覽、發布和查詢操作。
互動記錄:包括查看記錄、評論記錄、點贊記錄、轉發記錄和收藏記錄等。
展品管理:提供展品的增刪改查功能,支持展品的啟用與禁用,實現展品與其他資源的關聯。
1.5.2簡牘研究知識庫
以點擊登錄查看簡牘文物及研究資料為基礎,整合點擊登錄查看、簡牘研究單位以及互聯網上相關的研究資料和成果,對博物館內數量日趨龐大的文物影像、新聞影像、文本資料、軟件資產、活動照片、音頻、視頻、三維數據等一系列零散、無序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存儲,實現對不同類型的數據資源進行統一平臺發布與全生命周期管理,并為數據資源的展示、共享、檢索、開發利用以及博物館的日常管理提供服務,結合簡牘的個性化特點對相關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將知識結構的廣度與深度有機結合,建立簡牘研究知識庫。
(1)簡牘知識AI模型訓練
根據項目建設需求,需圍繞簡牘AI技術體系,有序開展字符標注與驗證、模型訓練、模型優化等工作。
(2)外部知識采集與處理
數據采集與接入:負責從多種來源獲取原始數據,是整個聚合檢索系統的基礎。它包括對外部網站(例如與文物、博物館、考古類、歷史類等相關專業領域的學術數據庫、開放獲取期刊、研究機構官網等)的自動化爬蟲系統,支持定時抓取、增量更新與異常監控,確保數據的時效性與完整性。
數據清洗與處理:采集到的原始數據往往存在冗余、格式不一、噪聲多等問題,本模塊負責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元數據抽取:在數據清洗后,本模塊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自動抽取文獻的核心元數據,包括標題、作者、摘要、關鍵詞、發表時間、期刊/會議名稱、DOI等,并識別研究領域、技術術語與實體)。
(3)知識資源管理
資源錄入:對數字資源進行錄入操作,完成數字資源的信息登記并入庫。支持單個資源錄入、批量資源導入,可根據數字資源的不同類別維護不同的編目信息。
資源加工管理:對數字資源進行編目、再編目、調整主體、加工、變更、注銷等操作。
資源水印管理:支持對數據資源進行添加水印的,支持進行水印的設置、添加、刪除等功能。支持水印進行處理,系統動態為顯示的文物圖片添加顯示水印、隱藏水印。
資源利用管理:對數字資源的瀏覽、下載、共享、使用等進行管理,可支持提交利用申請,審批通過后可查看或下載數字資源。
(4)簡牘知識管理
簡牘本體管理:支持同步數字化保護應用系統信息,構建多維度分類體系,關聯圖片、視頻等數字資源;
簡牘釋文管理:支持結構化著錄、批量導入及釋文的修改、刪除、查詢;
字形庫管理:支持字形采集、刪除及比對;
文獻管理:支持文獻入庫、下架、更新、查詢;
專家成果管理:支持專家信息的新增、刪除、修改,成果上傳、維護、關聯及查詢。
(5)簡牘智能檢索
多輪對話:支持自然語言提問接收、對話意圖預判、多模態交互適配、結構化答案生成及對話歷史存儲;
多維度檢索:提供普通查詢、全文檢索、標注檢索、高級查詢、個性化檢索推薦、關聯檢索及語義檢索;
輔助研究工具:具備自動提要生成、文獻引證分析及簡牘文字識別功能。
(6)大模型對接集成
需整合 API 接口、模型服務、數據交互、監控與管理、安全管理及內部數據管理等功能,實現大模型與知識庫高效協同。
1.6數字化成果工作站
| 序號 | 科目 | 數量 | 單位 | |
| 1 | 展示工作站 | 顯示單元: 1、像素間距≤1.25mm;點密度:≥640000 點/㎡; 2、封裝方式:COB 封裝,采用 RGB 全倒裝封裝技術; 3、箱體參數:分辨率≥480*270dots; 4、LED顯示模組支持共陰設計,屏體表面問題不超過體溫,主波長445-465nm,功率480-550mw,襯底材料藍寶石,紅光驅動電壓:2.8V(±0.2V),綠(藍)光驅動電壓:3.8V(±0.2V)。高性能、低功耗,節能20%以上; 5、峰值功耗≤250W/M(600nits亮度),平均功耗≤80W/M(600nits亮度).睡眠功耗≤60W/m; 6、水平、垂直視角:≥178°; 7、應具備較好的亮度均勻性,亮度均勻性應≥99.5%; 8、NTSC色域覆蓋率≥125%(NTSC),DCI-P3色域覆蓋率≥125%; 9、LED顯示屏在正常運行時不應有較大噪聲,工作噪聲(距離1米)應≤1.3dB; 10、具備自動關機節能功能,支持自動檢測屏幕前是否有人,當有人時屏幕正常點亮;當無人時,一段時間后(可設置)屏幕自動調暗或黑屏; 11、具有對輸入視頻源顯示比例4∶3、16∶9、Fu11三種顯示比例選擇的功能; 12、屏體表面具備防撞防劃傷性能,屏體硬度≥HRC8級;屏體表面硬度≥4H; 13、LED顯示屏需通過視網膜藍光危害檢驗; 14、在顯示屏長時間不用或者環境濕度過大時,通過軟件可以自動實現定期開機以灰度漸變方式回溫除濕; 15、LED顯示屏符合GB 21520-2023標準要求,能滿足能效一級,能源效率值≥3.2cd/W; 16、開啟待機低功耗模式后,待機功耗由26W降低到13W。 17、根據國家環保要求,產品通過權威機構認證的碳足跡核查證書,每平米LED顯示屏碳足跡數值<255kg。(提供證書復印件佐證,在投標前核驗投標(響應)文件中各證明材料是否真實有效,并在投標(響應)文件中提供公開可查詢的官方渠道或供應商自行核驗的結果作為證明材料并加蓋單位公章,如有以提供虛假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虛假技術參數響應、虛假業績、虛假證書等)、隱瞞失信信息等謀取中標的行為,一經發現,將報行政監管部門嚴肅查處); 18、自帶控制器及支架單元 觸控單元: 1、觸摸點數:≥20點觸摸。 2、單一usb線出口,只需要單一USB線出線提供信號和供電,無需另外增加供電電源。 計算單元: 1、CPU:≥8核3.0Ghz; 2、內存:≥16GB DDR5; 3、顯存:獨立顯卡,顯存≥12G, 4、存儲空間:≥960G SSD ★5、通用要求:除以上技術要求外,其他未列明參數須滿足《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工作站政府采購需求標準(2023 年版)>的通知財庫(2023)32號》標“*”指標要求(除CPU 和操作系統等關鍵部件安全可靠測評要求外)。投標人須提供承諾函(格式自擬)并加蓋公章即為符合要求。 ★6、須提供工作站的強制節能認證證書。 | 7.29 | 平方米 |
| 2 | 視頻處理器 | 1.采用最新的拼接器模式+發送卡模式,二者高度集成,系統互聯架構簡單,可支持 3D,HDR 模式顯示; 2.最大支持 8 路 HDMI、DVI 輸入和 32 路網口輸出或 8 路 HDMI、DVI 輸入和 8 路 HDMI、DVI 輸出;單個二合一網口輸出卡最大輸出視頻分辨率為 5120x2048,最多可接入 2 張二合一網口輸出卡;支持光口和網口間復制和熱備; 3.輸入輸出子卡支持熱插拔功能,設備無需重啟和設置,圖像顯示正常; 4.單個輸出板卡可支持 16 個窗口疊加顯示,支持窗口圖像漫游、無極縮放、畫面截取、翻轉、凍結; 5.支持屏幕非規則建屏,單卡單接口建屏,2k 接口輸出最大分辨率為 2560x972 或 884x2560,單張 DVI 和 HDMI 輸出卡最大分辨率為 10240x972 或 884x10240; 6.支持屏體內同步以及外部 genlock,保證所有輸出同步、多設備間視頻顯示同步; 7. 設備可智能識別板卡接口組合,且支持板卡和接口狀態監測,輸入源信號丟失實現主動上報預警;內置板卡支持輸入輸出組合的母子卡結構,支持 HDMI/DVI/VGAICVBS 兩接口任意組合; 8.支持對所有輸入源同時預監,支持所有輸出進行回顯(包含 IP回顯)。 | 1 | 臺 |
| 3 | 庫房數據管理工作站 | 1、系統控制器 CPU:≥8核心;主頻≥2.5GHz; ★9、通用要求:除以上技術要求外,其他未列明參數須滿足《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工作站政府采購需求標準(2023 年版)>的通知財庫(2023)32號》標“*”指標要求(除CPU 和操作系統等關鍵部件安全可靠測評要求外)。投標人須提供承諾函(格式自擬)并加蓋公章即為符合要求。 ★10、須提供工作站和顯示器的強制節能認證證書。 | 2 | 臺 |
| 4 | 圖形計算工作站 | 1、CPU:32核及以上; ★6、通用要求:除以上技術要求外,其他未列明參數須滿足《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工作站政府采購需求標準(2023 年版)>的通知財庫(2023)32號》標“*”指標要求(除CPU 和操作系統等關鍵部件安全可靠測評要求外)。投標人須提供承諾函(格式自擬)并加蓋公章即為符合要求。 ★7、須提供強制節能認證證書。 | 1 | 臺 |
| 5 | 存儲工作站 | 1、機型:2U機架式機型,自帶導軌; ★11、通用要求:除以上技術要求外,其他未列明參數須滿足《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通用服務器政府采購需求標準(2023年版)>的通知財庫(2023)33號》標“*”指標要求。投標人須提供承諾函(格式自擬)并加蓋公章即為符合要求。 | 1 | 臺 |
| 6 | 數據處理工作站 | 1、機型:2U機架式機型,自帶導軌; ★11、通用要求:除以上技術要求外,其他未列明參數須滿足《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通用服務器政府采購需求標準(2023年版)>的通知財庫(2023)33號》標“*”指標要求。投標人須提供承諾函(格式自擬)并加蓋公章即為符合要求。 | 1 | 臺 |
| 7 | 智能庫房專用終端 | 1、操作系統:Android 操作系統; | 5 | 套 |
| 8 | RFID標簽 | 1、材料: PET材質; | 6500 | 個 |
| 9 | RFID發卡專用設備 | 1、UHF 可讀寫;USB接口取電; | 2 | 臺 |
| 10 | 操作系統 | 1、基于linux內核開發,具備服務器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和安全策略。 ★4、通用要求:除以上技術要求外,其他未列明參數須滿足《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操作系統政府采購需求標準(2023年版)>的通知財庫(2023)34號》標“*”指標要求。投標人須提供承諾函(格式自擬)并加蓋公章即為符合要求。 | 2 | 套 |
| 11 | 數據庫軟件 | 1、主流國產關系型數據庫。 ★3、通用要求:除以上技術要求外,其他未列明參數須滿足《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數據庫政府采購需求標準(2023年版)>的通知財庫(2023)35號》標“*”指標要求。投標人須提供承諾函(格式自擬)并加蓋公章即為符合要求。 | 1 | 套 |
| 12 | 中間件軟件 | 1、主流國產中間件軟件,支持部署應用服務 | 1 | 套 |
| 13 | 網線 | 六類網線(CAT6) | 300 | 米 |
| 14 | 網絡路由 | 支持2.4GHz/5GHz頻段靈活切換,信號覆蓋范圍≥10米,1個10/100/1000Base-T自適應以太網電口. | 1 | 套 |
| 15 | 排插 | 220V10A | 3 | 套 |
| 16 | 電源線 | RVV3*2.5mm | 300 | 米 |
| 17 | 耗材 | 各類線、線槽,墻地面復原,管線敷設,膠帶、水晶頭等 | 1 | 項 |
2、數字化保護應用系統建設
建設數字化保護應用系統,對館藏文物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1、數據駕駛艙:集中、直觀的展示藏品數據,供管理員和決策者快速了解藏品的整體狀況、分析趨勢、監控關鍵指標并進行決策支持。
2、藏品征集:管理藏品征集工作的相關業務,支持填寫征集相關的表單,全面的登記和記錄征集藏品的信息。
(1)征集登記
根據征集實施過程中獲取的文字、表格、圖片等藏品信息按照規范的信息指標進行登記,并由審核人員進行審核。
(2)消毒登記
藏品被征集后至正式移交保管部門之前,進行消毒登記。
(3)藏品入館
保管部門按照入館憑證或清冊,對文物、標本等進行核收,登記入館。
3、藏品鑒定:征集、接收藏品的過程中需要對藏品進行鑒定,功能包括提起鑒定申請、錄入鑒定信息、以及維護鑒定專家信息等。
(1)鑒定申請
在征集、接收藏品的過程中,鑒定申請人發起藏品鑒定申請。
(2)鑒定業務管理
包括確定真偽、年代、定名、定級和分類等信息。
(3)鑒定專家管理
維護鑒定專家庫,負責管理所有的藏品鑒定專家及其相關信息。
4、信息管理:按館藏文物、館藏資料等類別分類記錄與管理藏品的信息,支持數據初始化,提供多種信息展示方式,不同管理級別用戶能夠查看的不同的信息,如限制特定用戶才能查看或導出高精度藏品圖片等。
5、生僻字管理:生僻字支持國家標準 GB 18030,并兼容 GB/T 13000 的相應編碼,字符集以二者的最新版本為準,使信息鏈路的各環節都能支持大字符集處理,避免出現小字符集的瓶頸。
生僻字字典管理:維護常用生僻字的字典,便于用戶查詢和識別生僻字。用戶可以對字典中的生僻字進行增刪改查操作。
生僻字校驗:在錄入或編輯藏品信息時,系統會自動檢測輸入的文字中是否存在生僻字,并給出提示。
生僻字查詢與統計:用戶可以根據需求查詢藏品信息中的生僻字,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
生僻字注釋與解釋:對于某些具有特殊含義的生僻字,用戶可以為其添加注釋和解釋,以便于其他用戶理解和學習。
生僻字同步與更新:與國家相關標準字庫保持同步更新,用戶可以定期更新生僻字字典,以便于獲取最新的生僻字信息。
6、藏品檔案:藏品檔案是將在文物藏品征集、鑒定、入藏編目、保管(出入庫等)、保護、利用和研究等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有關文物本體屬性、文物管理工作和其他事項的歷史紀錄,形式包括文字、圖表、照片、拓片、摹本、電子文件等檔案信息進行歸集、補充、管理及應用。具體包括檔案目錄維護、藏品檔案兩個模塊。可對藏品檔案資料的類型及其他相關屬性進行管理維護,同時支持藏品檔案預覽、打印、下載等功能,實現對藏品檔案的全方位綜合管理。
7、賬目管理:管理總賬以及資料賬、待入賬、代管賬等賬目信息,并支持按權限進行借出賬、他館代管賬、復制賬、仿制賬等賬目的查詢。
(1)總賬
藏品信息登記審核通過之后,對應的一、二、三級文物和一般文物進入總賬,總賬分配總登記號,總賬的功能包括查詢、導出、打印等。
支持以圖形化的方式集中展示從藏品的征集、入館、入賬、入庫、出庫、鑒定、注銷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過程,支持展示藏品詳細信息。
(2)輔助賬
藏品信息登記審核通過之后,對應的資料、復制品和仿制品進入輔助賬,輔助賬是對除正式總賬外的藏品信息進行管理。
8、藏品保管:支持智能庫房管理,以庫管工作臺模式,管理藏品入庫、出庫、移庫、清洗消毒等業務,并可進行藏品盤點,支持處理盤點結果,標記盤點差異。
(1)藏品入庫
藏品在完成交接、鑒定程序后,需進行藏品入庫操作,填寫藏品入庫憑證,記錄藏品的入庫信息,提交審核,通過征集人、總賬人員、庫管人員三方人員審核通過后完成入庫操作。
(2)藏品排架
藏品需要按照科學的方法分類上架,一級藏品、保密性藏品、經濟價值貴重的藏品需要設立專庫或專柜重點保管,對文物、資料、復制品和仿制品應分庫存放。
(3)藏品提用/出庫
由申請部門提起“藏品提用/出庫申請單”,提交審批,經由提用人、提用部門負責人、藏品部經手人、藏品部負責人、館長審批通過之后進行藏品出庫操作。
(4)藏品回庫
藏品回庫針對出庫類型為“借出、提用、觀摩”等出庫的藏品歸還時的登記管理。
(5)庫房盤點
藏品保管人員可以定期發起藏品盤點計劃,對館藏的藏品進行盤點,盤點藏品的數量和完殘程度等情況,并生成盤點報告。
(6)消毒登記
藏品入庫前需要對對粉塵、霉菌等有害物進行清洗消毒,藏品保管人員記錄清洗消毒信息。
(7)事故登記
藏品在保管過程中如果發生事故,導致損毀,需要進行藏品事故登記,登記的信息需要經過審批后進行后續的處理,并對處理過程進行記錄。
(8)庫房維護
藏品應有固定、專用的庫房、專人進行管理,庫管員維護管庫房信息,對庫房中的排架或具體的存儲位置、存放方式進行劃分定義。
9、庫房管理:模擬實際庫房的管理方式,建立藏品庫、藏品柜及其所屬的各層藏品格;對人員及物品進出庫房、藏品貨架的位置變化、庫房保存環境的管理與維護、庫房環境監測等業務進行全面管理。
(1)標簽及發卡管理
系統支持對庫房庫位、藏品標簽進行發卡管理。
(2)庫房移動作業
系統需提供能夠識別RFID電子標簽的庫房專用終端及相應的操作管理軟件,進行庫房藏品上架、移庫、點交、盤點等移動作業。
登錄:支持多種登錄方式。
藏品檢索:支持掃描RFID標簽、輸入關鍵字等方式,快速查找目標藏品。
藏品排架:支持移動端排架,庫房管理人員通過庫房專用終端對入庫藏品進行排架,藏品放入具體的架/柜-格上,掃描藏品標簽及上架庫位標簽,然后點擊提交藏品的庫房庫位信息即同步更新,完成上架操作。
藏品點交:基于已審批通過的出入庫單,庫房管理人員、出庫提用人員進行實物點交工作。
移動盤點:實現現場移動盤點。通過庫房專用終端下載盤點任務,查看盤點任務并在庫房依據盤點任務進行藏品盤點,循環掃描盤點任務里的藏品標簽,逐個核對提交,完成盤點操作。
藏品移庫:系統支持移動端移庫,支持選擇庫房,通過掃碼移庫、手動移庫、整體移庫等方式進行藏品移庫操作。
庫房日志:庫房管理員日常出入庫房、庫房巡查、安防消防、保存環境檢查、其他入庫操作時,直接在庫房專用設備錄入相關出入庫信息,提交即可。
(3)庫房日志
支持按照藏品和人員等條件查找出入庫記錄,可分別按照相應的指標進行檢索。
(4)庫房巡查
支持登記庫房巡查記錄。
(5)消防安防
支持登記消防安防記錄。
10、藏品修復:對藏品修復的過程進行記錄和管理,由保管人員提起修復申請單,然后提交給審核人員審批,并對修復結果進行登記管理。
11、藏品注銷:支持因調撥、交換、毀失或因其他自然、人為因素損壞和丟失藏品等原因進行藏品注銷操作,記錄注銷批號和藏品去向,自動處理總賬或輔助賬信息,歸入注銷信息,作為歷史記錄留存。
12、藏品檔案:支持檔案目錄結構自定義,藏品檔案自動化生成,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同時具備在線預覽、導出WORD、PDF、EXCEL文件及打印功能,檔案導出日志記錄。
13、綜合查詢:可供用戶查詢藏品數據使用,同時提供打印,導出數據等功能。
14、統計分析: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并進行可視化展示,提升數據洞察能力。
15、接口對接:預留標準接口,以便后續對接。
3、其他技術要求
投標人須根據本項目實際需求,編制并提交完整、科學、可行的技術方案。投標時向采購人提交以下六項核心方案,各項方案應內容詳實、邏輯嚴謹、具有可操作性:
1.項目需求理解與分析方案
深入分析項目背景、建設目標與用戶需求,準確識別項目關鍵問題與挑戰,明確項目建設范圍與邊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思路,確保技術路線與采購人實際業務需求高度契合。
2.總體設計方案
提出項目的整體架構設計,包括但不限于系統架構、技術路線、數據架構、安全體系、標準規范等內容。設計方案應具備先進性、擴展性、兼容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符合國家及行業相關標準。
3.館藏文物數據化采集加工方案
針對館藏文物的特點,制定詳細的數字化采集流程與技術規范,明確采集設備、精度要求、元數據標準、圖像處理、三維建模、數據質檢與存儲格式等環節的具體實施方案,確保文物信息采集的完整性、準確性與安全性。
4.數字化保護應用系統建設方案
設計數字化保護應用系統的功能模塊、數據庫結構、用戶權限管理、系統接口等。系統應具備文物資源管理、數據查詢檢索、可視化展示等功能,支持文物數據的長期保存與活化利用。
5.項目實施方案
制定詳細的項目實施計劃,包括項目組織架構、人員配置、各階段任務分解、進度安排(建議采用甘特圖等形式呈現)、質量控制措施、風險管理預案及溝通協調機制,確保項目按期高質量完成。
6.售后服務方案
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承諾,包括售后服務體系及服務承諾、人員組織保障、培訓方案、技術支持方式、系統升級策略等,確保系統穩定運行和長期服務能力。
四、交付時間和地點:時間:自合同簽訂之日起至****。
地點:點擊登錄查看指定地點
五、服務標準:1、產品運輸、保險及保管
(1)中標人負責產品全部運輸,包括裝卸及現場搬運及保管,直至項目驗收合格;
(2)中標人負責其派出的工作人員的人身意外保險。
2、質量保證
(1)中標人必須嚴格按照招標文件要求提供符合技術標準的產品,并確保該產品知識產權的合法有效性,應保證貨物和貨物包裝完整,到達采購人收貨地前未拆封。
(2)中標人必須保證所提供的貨物(包括零部件)是原裝、全新、通過合法渠道取得的產品,并且符合有關檢測標準和合同規定的質量、性能、技術規范等的要求以及該產品的出廠標準和原裝配置。
(3)中標人所提供的貨物及服務應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這些標準必須是有關機構發布的最新標準。
3、安裝調試
(1)所采購的設備進場后必須經采購人代表現場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安裝。
(2)所采購的設備必須按照采購人安裝規劃和相關安裝及驗收規范規定進行安裝、調試和驗收。
4、驗收方法及標準
(1)本項目按照關于加強長沙市****
(2)項目驗收國家有強制性規定的,按國家規定執行,驗收報告作為申請付款的憑證之一。
(3)驗收過程中產生糾紛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定的檢測機構檢測,如為中標人原因造成的,由中標人承擔檢測費用;否則,由招標人承擔。
(4)項目驗收不合格,由中標人返工直至合格,有關返工、再行驗收,以及給招標人造成的損失等費用由中標人承擔。連續兩次項目驗收不合格的,采購人可終止合同,另行按規定選擇其他供應商采購,由此帶來的一切損失由中標人承擔。
(5)以政府采購合同、本招標文件、中標人投標文件及補充文件、現行國家或行業標準為驗收的主要依據。
(6)中標人應提供完備的技術資料、軟件載體等,并派遣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安裝調試和培訓。驗收合格條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①設備技術參數與投標文件一致,軟件系統功能與需求一致,試運行期間性能指標達到規定的標準。
②文物數字采集與加工部分的指標要求不低于招標文件要求,提供采集數據交付載體2份,并將采集的數據按采購人要求上傳至數字化保護應用系統。
③技術資料、軟件載體、定制軟件源代碼、使用操作手冊等資料齊全。
④在系統軟件和硬件設備試運行期間所出現的問題得到解決,并運行正常。
⑤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發并驗收,并經采購人確認。
(7)驗收方案
①初步驗收(初驗)
a.條件:所有建設內容按合同和技術方案完成,系統試運行不少于30天,運行穩定,用戶培訓完成。
b.驗收內容:系統功能完整性與正確性測試;數據完整性、準確性與一致性核查;系統性能與安全性評估;
文檔資料完整性審查(含用戶手冊、維護手冊、數據字典等);用戶操作培訓效果評估。
c.驗收形式:采購人組織驗收小組(可包含相關領域專家),通過現場演示、文檔審查、系統測試等方式
進行。
d.結果:形成《初步驗收報告》,明確是否通過。通過后進入正式運行期。
②最終驗收(終驗)
a.條件:系統正式運行滿60天,期間無重大故障,售后服務響應及時,所有問題已閉環處理。
b.驗收內容:系統穩定運行情況評估;售后服務履約情況審查;項目全部交付物(含采集成果資料、設備、
軟件系統、文檔、培訓記錄等)移交確認;項目整體目標達成情況評估。
c.驗收形式:采購人組織最終驗收會議,聽取項目總結匯報,審查相關材料,必要時進行復測。
d.結果:形成《最終驗收報告》,作為項目結項和支付尾款的依據。
5、售后服務
(1)自驗收合格之日起,本項目整體質保一年(產品另有質保期的按廠家質保期執行)。在質保期內,如有制造質量問題或技術缺陷造成設備故障或損壞,中標人在24小時內無法修復或需要返廠進行維修的,中標人必須予以免費整體更換相應設備,以保證采購方最終用戶單位工作正常開展。
(2)培訓:中標人應按采購人要求提供培訓服務,達到熟練掌握產品性能,能及時排除一般故障的程度,并提供其他一切所必須的技術支持。
(3)中標人應在質保期內提供免費上門維修和技術支持。
6、服務期
自合同簽訂之日起至****。
7、服務地點
服務地點:點擊登錄查看指定地點
8、付款方式
8.1付款人:點擊登錄查看
8.2付款方式:合同簽訂后的15個工作日內,預付合同價款的50%;數字化成果工作站安裝調試到位后15個工作日內支付至合同價的80%;整體項目最終驗收合格后的15個工作日內支付至合同價款的97%;余款3%在項目整體驗收合格一年后無息支付。
9、本項目采用費用包干方式建設,供應商應根據項目要求及需要,詳細列明項目所需的所有費用,應包括完成合同范圍的全部工作內容所發生的全部費用——人工、管理、財務、培訓、后續服務等所有費用,如一旦成交,在項目實施中出現任何遺漏,均由成交人免費提供,采購人不再支付任何費用。經費不足部分由中標單位自行籌措解決。
10、項目實施團隊要求:投標人應承諾為本項目建立一個完善和穩定的管理組織機構,投入本項目的項目團隊應具備豐富的實施經驗,具有優秀的服務意識。項目人員具體要求如下:
| 組別 | 要求 |
| 項目經理 | 1.全面負責項目日常管理,需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可移動文物三維數字化采集與加工(WWT 0115-2023)》等招標提及的相關法規與標準,確保項目合規推進。 2.把控項目進度,確保在“合同簽訂至 2026 年 12 月 31 日” 服務期內完成所有建設內容,協調解決采集、開發、驗收全流程問題。 3.負責項目質量與安全管控,包括文物采集安全、人員人身意外保險落實,以及配合按《長財采購〔2024〕5 號》要求完成驗收。 |
| 技術負責人 | 1.主導項目技術方案設計與指導,負責技術難點攻克,包括簡牘研究知識庫 AI 模型訓練、大模型對接集成,以及國產化適配。 2.指導系統接口預留與兼容性設計,確保數字化保護應用系統與互動展示資源庫、RFID 設備等無縫銜接。 |
| 數據采集組 | 1.負責項目數據采集相關工作,具體包括膠片數字化掃描、紅外線圖像數字化采集、文物高清圖像采集、文物三維數據采集搭建等。 2. 配合完成數據質量檢查、匯總入庫與關聯掛接,確保紅外照片、一普數據等與目錄數據一一對應。 |
| 軟件開發組 | 1.負責項目軟件開發相關工作,具體包括互動展示資源庫、簡牘知識共享庫、藏品綜合管理系統等 2.確保簡牘知識共享庫、藏品綜合管理系統符合國產化要求,對接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與中間件,預留后續擴展接口。 |
| 項目實施組 | 1.負責硬件安裝調試:按招標要求完成展示工作站、存儲/圖形計算工作站等設備的進場驗收、安裝與部署,配合管線敷設與耗材施工。 2.提供運維與售后服務:質保期 1 年內,24 小時響應故障處理,對無法現場修復的設備免費整體更換;服務期內提供上門技術支持。 3.負責培訓與交付:按招標要求開展操作培訓,配合完成數字化成果圖錄的內容對接,以及項目驗收材料準備。 |
(1)本項目按照關于加強長沙市****
(2)項目驗收國家有強制性規定的,按國家規定執行,驗收報告作為申請付款的憑證之一。
(3)驗收過程中產生糾紛的,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認定的檢測機構檢測,如為中標人原因造成的,由中標人承擔檢測費用;否則,由招標人承擔。
(4)項目驗收不合格,由中標人返工直至合格,有關返工、再行驗收,以及給招標人造成的損失等費用由中標人承擔。連續兩次項目驗收不合格的,采購人可終止合同,另行按規定選擇其他供應商采購,由此帶來的一切損失由中標人承擔。
(5)以政府采購合同、本招標文件、中標人投標文件及補充文件、現行國家或行業標準為驗收的主要依據。
(6)中標人應提供完備的技術資料、軟件載體等,并派遣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安裝調試和培訓。驗收合格條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①設備技術參數與投標文件一致,軟件系統功能與需求一致,試運行期間性能指標達到規定的標準。
②文物數字采集與加工部分的指標要求不低于招標文件要求,提供采集數據交付載體2份,并將采集的數據按采購人要求上傳至數字化保護應用系統。
③技術資料、軟件載體、定制軟件源代碼、使用操作手冊等資料齊全。
④在系統軟件和硬件設備試運行期間所出現的問題得到解決,并運行正常。
⑤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發并驗收,并經采購人確認。
(7)驗收方案
①初步驗收(初驗)
a.條件:所有建設內容按合同和技術方案完成,系統試運行不少于30天,運行穩定,用戶培訓完成。
b.驗收內容:系統功能完整性與正確性測試;數據完整性、準確性與一致性核查;系統性能與安全性評估;
文檔資料完整性審查(含用戶手冊、維護手冊、數據字典等);用戶操作培訓效果評估。
c.驗收形式:采購人組織驗收小組(可包含相關領域專家),通過現場演示、文檔審查、系統測試等方式
進行。
d.結果:形成《初步驗收報告》,明確是否通過。通過后進入正式運行期。
②最終驗收(終驗)
a.條件:系統正式運行滿60天,期間無重大故障,售后服務響應及時,所有問題已閉環處理。
b.驗收內容:系統穩定運行情況評估;售后服務履約情況審查;項目全部交付物(含采集成果資料、設備、
軟件系統、文檔、培訓記錄等)移交確認;項目整體目標達成情況評估。
c.驗收形式:采購人組織最終驗收會議,聽取項目總結匯報,審查相關材料,必要時進行復測。
d.結果:形成《最終驗收報告》,作為項目結項和支付尾款的依據。
七、其他要求:無
采購需求僅供參考,相關內容以采購文件為準。
當前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