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作為公共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效率與公平直接關系營商環境和政府公信力。濟源示范區財政局以全流程電子化為基礎,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多維發力打造“數字賦能+機制重塑”的政府采購新模式,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一、再造流程,實現高效能監管
對傳統分散流程進行革命性整合,推行“五事一日”工作法,即評標結束后1個工作日內同步完成確定采購結果、發出中標通知書、發布結果公告、在線簽訂合同、合同備案登記等五項關鍵環節。同時,推行采購文件“自查+復查”“線上+線下”雙軌審查機制,累計完成935個項目的文件審查,以文件“高質量”保障流程“高效率”;創新《政府采購合同簽訂提示函》制度,實現事前預警督辦,有效保障流程高效運行。
二、數字賦能,保障評審公平公正
創新“暗標盲評+遠程異地”評審模式,通過電子化技術隱藏并亂序投標單位信息,評審專家“盲評”技術部分,最大限度減少主觀干擾;借助遠程異地評標系統,專家在異地協同評審,打破地域限制、共享專家資源,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透明度。2025年以來,133個項目均采用“雙盲”評審,濟源域外企業中標規模超50%。
三、精準發力,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一是專屬通道保障權益。劃定中小企業專屬競爭領域,對200萬元以下貨物服務、400萬元以下工程項目全部面向中小企業開放;超標準項目,剛性預留40%以上份額給中小企業,其中小微企業占比不低于60%。2024年以來釋放采購規模超6億元。二是價格折扣賦能優惠。實施“雙重價格扣除”機制,對小微企業報價給予10%-20%的評審優惠,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聯合體投標享受4%-6%價格扣除。政策實施后中小微企業合同授予占比突破90%。三是融資支付提升效率。深化“政采貸”線上平臺應用,企業憑中標合同可快速獲得貸款,累計為70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貸款101筆,總金額突破2億元;建立資金支付預警機制,中小微企業預付款比例原則上提高至50%,實時督辦拖欠行為,保障資金回籠。
當前位置:









